iT邦幫忙

0

Day 29:NFT 與數位資產安全 — 從炒作市場到智能詐騙的真實風險

  • 分享至 

  • xImage
  •  

NFT(Non-Fungible Token, 非同質化代幣)在 2021 年掀起全球熱潮,從藝術品、音樂到虛擬地產都能上鏈交易。
但隨著市場快速膨脹,安全問題與詐騙手法也同步進化。
今天我們將分析 NFT 生態中的安全威脅、常見攻擊手法、技術漏洞與防禦建議,幫助你理解數位資產在鏈上世界的真實風險。

一、NFT 的技術基礎與風險來源

NFT 通常基於 ERC-721 或 ERC-1155 智能合約,藉由區塊鏈紀錄所有權、轉移與授權資訊。
但 NFT 本身並不「存放圖片」——它僅指向一個外部 URI(例如 IPFS、AWS 或中心化伺服器)。

因此風險來源不僅限於鏈上程式碼,還包括:
• 智能合約設計不當(授權錯誤、無審計)
• 鏈外資源(metadata / 圖片 URI)被竄改或移除
• 用戶端釣魚攻擊、假交易平台
• 社群詐騙與偽造交易活動

二、NFT 領域常見攻擊與詐騙手法

1️⃣ 假網站與釣魚攻擊(Phishing Scam)

最普遍的 NFT 詐騙手法。
攻擊者建立與官方平台(OpenSea、Blur、Magic Eden)外觀相同的假網站,誘使用戶連接錢包並簽署惡意授權。

結果: 攻擊者獲取 setApprovalForAll 權限,能直接轉走所有 NFT。

🧩 防範:
• 只從官方社群/Twitter 進入平台。
• 簽名前檢查交易內容是否包含 approve 或 setApprovalForAll。
• 使用工具(如 revoke.cash)定期撤銷授權。

2️⃣ 假空投(Airdrop Scam)與惡意 NFT

攻擊者發送免費 NFT,內含惡意連結或隱藏授權指令。
當使用者點開「查看」或「Transfer」時,觸發授權或觸發釣魚網站。

🧩 防範:
• 不隨意互動或轉移陌生 NFT。
• 使用錢包的「隱藏/封鎖」功能避免誤操作。
• 使用只讀錢包(View-only wallet)檢查陌生資產內容。

3️⃣ 假交易紀錄與洗牌交易(Wash Trading)

攻擊者利用多個錢包相互買賣 NFT,製造「成交熱度」與「價格上漲」假象,吸引投資者接盤。

🧩 防範:
• 使用 Etherscan / Dune Analytics 查詢交易分佈是否異常集中。
• 若同一地址重複出現在買賣雙方,即有洗牌交易嫌疑。

4️⃣ 智能合約漏洞與授權風險

NFT 平台或自訂智能合約若未經審計,可能存在:
• 權限檢查不足(可強制轉移)
• Metadata 可被竄改(變更圖片或描述)
• 重入攻擊(Reentrancy)導致合約資金流出

🧩 防範:
• 使用通過審計的標準合約(OpenZeppelin ERC-721)。
• 對所有授權操作進行回收與驗證。
• 部署前使用 Slither、Mythril 等工具靜態分析。

5️⃣ 社群詐騙與假冒帳號

詐騙者在 Discord、Telegram 假冒官方管理員,聲稱提供「空投連結」、「活動白名單」或「修復錢包錯誤」。

🧩 防範:
• 官方團隊不會私訊用戶。
• 使用兩階段驗證保護社群帳號。
• 所有資訊須透過官方公告頻道確認。

三、NFT 交易平台的潛在漏洞

除了個人用戶,NFT 交易平台本身也是高風險目標。

常見漏洞包括:
• API 權限誤設(導致掛單被竄改)
• 前端 XSS 或代碼注入
• 後端簽章服務(如 MetaMask 授權)被濫用

案例:
2022 年初,OpenSea 曾因前端授權漏洞導致多名使用者的 NFT 被低價購走,損失超過 170 萬美元。

🧩 防範:
• 平台應使用簽章白名單機制(限制授權範圍)。
• 用戶端應審查每次交易資訊。
• 企業端應部署漏洞賞金(Bug Bounty)計畫。

四、NFT 與法律、取證層面的挑戰
1. 資產歸屬不明:若 NFT 資料被竄改或轉移,原持有人難以證明權利。
2. 跨鏈詐騙難追蹤:NFT 常涉及多鏈轉移,取證難度高。
3. 智慧財產權(IP)問題:許多 NFT 僅授權使用圖片,並不等於擁有著作權。

五、防禦建議(使用者與開發者)

使用者端
• 永遠不在陌生網站連接錢包。
• 交易前確認網址、簽章內容、金額與代幣種類。
• 使用硬體錢包或冷錢包保存高價 NFT。
• 定期撤銷授權、更新錢包版本。

開發者端
• 實施智能合約安全審計。
• 建立緊急暫停(Pause)與授權回收機制。
• 使用多簽錢包管理合約部署權限。
• 加強 API 存取控制與請求簽章驗證。

六、NFT 安全的未來發展
1. 動態授權管理(Dynamic Approval):讓授權有時間限制或多重確認機制。
2. 鏈上資產保險(DeFi x NFT Insurance):針對被盜或合約漏洞提供理賠機制。
3. AI 驅動的詐騙偵測系統:分析交易行為與錢包關聯性,自動標記可疑活動。
4. 標準化審計框架:未來 NFT 專案將被要求提供「安全報告」作為發行條件。

七、結語

NFT 的價值不僅來自藝術與收藏,更在於「鏈上所有權」的證明。
但只要牽涉金流與授權,就永遠存在攻擊面。
安全的 NFT 生態,需要使用者的警覺、開發者的審慎、平台的透明三者共同維持。
真正的數位所有權,不只是「你買到的」,而是「你能守住的」。


圖片
  熱門推薦
圖片
{{ item.channelVendor }} | {{ item.webinarstarted }} |
{{ formatDate(item.duration) }}
直播中

尚未有邦友留言

立即登入留言